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勤廉楷模

挑战生命的新闻人——广元日报社付尹

时间:2016-03-28 11:22:49  来源:广元日报  作者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挑战生命的新闻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记广元日报社主任记者、编委、理论评论部主任付尹


 
    他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四年,足迹遍布广元的山山水水;他面对各种名与利的诱惑,始终坚守着清贫的新闻岗位;他面对癌症与死亡的威胁,最大的心愿是要求工作。
    他叫付尹——广元日报社主任记者、编委、理论评论部主任。
    生命的意义在于工作
    “我要上班!”
    2016年2月14日,春节收假上班第一天,刚刚结束第一期癌症放化疗的付尹,向广元日报社党组书记、社长高富强提出了他的新年愿望。
    其实,春节期间,付尹就已经按捺不住开始上班了——他在病床上撰写了《铲除穷根方为本》等4篇新年展望的评论员文章。他说:“生命固然重要,但离开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,活着还有什么意义?”
    事实上,付尹不是第一次这样不要命。
    2008年“5·12”特大地震,虽然报社办公楼严重受损,但报纸必须保证正常出版。一部分人员搬进救灾帐篷办公,还有一部分人员必须坚守在危房里。
    付尹虽然双侧股骨头坏死,却依然拄着双拐爬上楼工作。每当遇到余震,办公楼“吱吱”作响,同事们都迅速跑下楼避震。付尹行动不便,干脆不跑,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岗位上。同事们劝他不要到楼上来,他笑着说:“没事,房子不会垮。”
    每天,当走廊里传来“笃、笃、笃”的声音,大家就知道付尹又来上班了。
    2009年,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,付尹牵头策划了“重走红军路”大型采访报道活动。他当时正处于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期,报社领导坚决不同意他去。付尹缠着领导不放:“当年那么艰难,红军都能挺过来,我这点病痛算什么!”就这样,执拗的他拄着拐杖,带队出发了。
    “重走红军路”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历时2个多月,行程1千多公里。他撰写的《红四方面军在广元的特殊贡献》入选“长征精神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”学术研讨会,在全省作重点交流。
  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市内几家行政单位和经济部门要选调付尹,他婉言谢绝:“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搞新闻,这辈子哪儿也不去了。”2007年以后,随着新闻评论越写越出名,外地一些网络媒体向他伸出橄榄枝,许以高薪、高职,他都不为所动,始终选择坚守清贫的新闻岗位。
    做一个有担当的新闻人
    在付尹众多的称谓中,“党报人”是他最看重的。
    1958年出生的付尹,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、十年文革浩劫、上山下乡当过知青。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进了中师,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巨大变化。1992年,付尹调入广元日报社,正式成为了一名“党报人”。2000年付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他始终牢记着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。
    付尹说:“做记者必须要做一个有担当的记者。”
    2013年底,付尹在采访中了解到,旺苍县有两个特困村村民出行要爬梯子岩,耕种方式是广种薄收,村民多半一日两餐,村里光棍多、残疾人多、文盲多。付尹看在眼里、痛在心里。但是,反映这样的贫困村,会不会给当地政府抹黑,让当地干部反感?
    “报!必须报!”出于一名党报记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付尹当即写了一篇反映洪江、三溪两村贫困现状的内参,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。此后,市县联动,整合资源,将该片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,短短两年多时间,这两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    付尹说:“做记者一定要站得高看得深。”
    2014年初,广元市开展“走基层、解难题、办实事、惠民生”活动,要求全市党员干部面对面、心贴心地走基层,为群众办实事。付尹在采访中发现,一些干部走基层车来车去,走马观花,蜻蜓点水,不但没有给群众解决困难,相反增加了负担。
    付尹坐不住了,他连夜撰写了一篇《走基层不能一“走”了之》的评论,列举了一些走基层作表面文章的现象,倡议党员干部走下去、静下心,沉下身、扎下根,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、办实事。文章发表后,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震动,走基层的一些乱象得到了遏制。
    2009年7月,重庆市发生高考考生违规更改民族成份事件。付尹认为违规主体是考生父母,应该按照法纪严肃处理,但不能把孩子一棍子打死。他立即写了一篇评论《请放作弊孩子一马》。文章发表后,全国各大报纸网站纷纷转载。中央电视台“实话实说”节目邀请付尹到中央电视台参加现场讨论,他的观点得到多数观众的肯定和支持。
    2005年以来,付尹撰写了500余篇言论,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。《“微广元”为什么能走红》《呼唤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》《立碑当立“中华民族精神纪念碑”》等一批传递正能量的言论被多家报纸和网站刊载转发。
    2012年以来,付尹连续两届被评为广元市科技拔尖人才;2014年他获得四川省“十佳编辑”提名奖。
    在残缺中演绎生命的精彩
    2015年11月中旬,付尹被诊断出口腔癌,必须立即手术。他默默地揣起报告单,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,把手头上未完的工作逐一安排。办完入院手续,他才向报社领导提出请几天病假。这时,同事们才得知付尹患癌症了。与付尹同期调入报社的何华安流着眼泪说:“天啊!又一头老黄牛倒下了!”
    上手术台前,谁也不知道付尹还能不能走下手术台。面对满脸悲戚来看望他的同事们,付尹平静地把手头的几项重要工作再次逐一交代安排。那一刻,几乎是生离死别,他是多么的不舍——不舍的是他热爱的新闻事业,不舍的是他并肩战斗的同事,不舍的是他极少陪伴心怀愧疚的家人……
    在同事的眼中,付尹是头“老黄牛”。1995年报纸由四川日报社代印改为旺苍县印刷厂印刷,报社成立了夜编部,付尹主动请缨常驻条件十分艰苦的旺苍县印刷厂。
    当时的印刷机是老式的“卧式飞打”平版印刷机,电脑用的是286,排版软件用的是NBM系统,动一个字,改一条线,往往要花上大半个小时。虽然他的家距离印刷厂不到500米,他却很少回家,常常通宵蹲在厂里,直到印出第一张报纸。这样的夜班工作,付尹一干就是十年,头发也从乌黑熬成了花白。
    在妻子李国华的眼中,付尹不是一个好丈夫。
    “他腿不方便,天天东奔西跑,家里什么事情都不闻不问的。”下岗十多年的李国华噙着眼泪说,“1997年,他父亲胃切除手术后肠穿孔大出血,危在旦夕,他没有照顾一天;2009年,唯一的女儿结婚,他也没有过问;去年7月,我妈生病住院20多天,他仅仅去医院探望了一次,呆了不到10分钟就匆匆忙忙的走了。”
    身体的长年透支,使付尹的体质一天天下降。
    双侧股骨头坏死,医生建议做关节置换手术,他不愿意在病床上躺几个月,选择了保守治疗。
    做口腔癌手术拔掉10颗牙齿、切除口腔部分淋巴组织,不能正常说话,吃饭只能吃流食,40多天的化疗和放疗……身体承受力已经达到极限。
    巨额的治疗费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,还背上了二十多万元的债务。同事们要给他募捐,他婉言谢绝。
    现在,付尹每天上午去医院治疗,下午到办公室工作,采访策划、安排版面、写作评论。今年他又承担了省级市州课题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体现在新闻实践中》的研究。他感觉时间过得太快,事情总是做不完。
    付尹说:“新闻在纸上,记者永远在路上。”
    二十四年来,他的足迹遍布广元200余个乡镇;培训基层通讯员1000余人次;撰写的20余万字新闻实战教材已经付印;先后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中国共产党网、新华网、求是网等媒体发表了50余万字的新闻评论作品,近百件新闻作品在省内外获奖。
    “在身体的不断残缺中演绎生命的精彩”,这是付尹患癌后,在他的QQ签名中写下的一句话。
    他,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精彩人生!    (记者   张建明   崔华忠)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分享到:
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推荐资讯
剑阁县纪委:党委(党组)进“考场”  纪委书记当“考官”
剑阁县纪委:党委(党
剑阁县纪委:聚焦职业理想 纪委布置“新作业”
剑阁县纪委:聚焦职业
市卫生计生委中层干部向纪检组述责述廉并接受现场质询
市卫生计生委中层干部
剑阁县:大起底、大排查,全面“回访”脱贫攻坚信访问题
剑阁县:大起底、大排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